铝合金晶间腐蚀检测概述

2025-04-15 11:47:02
作者: 四维检测
收藏:
点赞: {}


铝合金晶间腐蚀检测是评估铝合金(如2xxx、5xxx、7xxx系)在特定腐蚀环境中沿晶界发生选择性腐蚀倾向的关键测试项目,主要针对材料在热处理或焊接过程中因晶界析出相(如Mg₂Si、Al₂Cu)与基体形成电偶腐蚀对而引发的晶界弱化现象。该检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船舶制造、汽车车身等领域,旨在预防因晶间腐蚀导致的材料脆性失效或结构破坏。


一、检测核心内容

  1. 测试目的

    • 工艺验证:验证固溶处理、时效工艺是否有效抑制晶界析出相的形成。

    • 材料筛选:评估不同铝合金(如2024、5083、7075)在腐蚀介质中的抗晶间腐蚀能力。

    • 安全合规:满足航空(AMS)、船舶(GB/T)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。

  2. 适用范围

    • 材料类型: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(2xxx、6xxx、7xxx系)、不可热处理合金(5xxx系)。

    • 应用场景:飞机蒙皮、船体结构、汽车车身焊接件、电子散热器。


二、检测方法及标准

  1. 主要测试方法

    试验方法试验条件与流程适用标准
    硝酸汞浸泡法试样浸入含硝酸汞(Hg(NO₃)₂)的氯化钠溶液(如3% NaCl + 1% HNO₃ + 0.1% Hg(NO₃)₂),室温浸泡24小时,观察晶界腐蚀深度。ASTM G67-2018
   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(EPR)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再活化电流密度(Ir),计算再活化率(Ra),Ra≥5%判定为敏感。ISO 15329:2006
    金相显微镜法腐蚀后试样经金相抛光,观察晶界腐蚀形貌(如“阶梯状”或“连续网状”)。GB/T 7998-2020
    质量损失法浸泡于特定腐蚀介质(如EXCO溶液:4M NaCl + 0.5M KNO₃ + 0.1M HNO₃),测定单位面积质量损失。ISO 11846:1995
  2. 评定标准

    • 硝酸汞法:腐蚀深度≤0.025mm为合格(ASTM G67)。

    • 金相法:晶界腐蚀未形成连续网状结构为合格(GB/T 7998)。

    • EPR法:再活化率(Ra)<5%为不敏感。

  3. 常用标准

    • 国际标准:

      • ASTM G67-2018: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检测(硝酸汞法)。

      • ISO 15329:2006:金属与合金的腐蚀 电化学再活化试验方法。

    • 国内标准:

      • GB/T 7998-2020: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。

      • HB 5257-2014:航空铝合金晶间腐蚀试验规范。


本文著作权四维检测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正式授权,非商业请注明出处

我们将及时回复您!

您想咨询的问题

您的姓名

您的号码

您的邮箱

您所在城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