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当前,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全面落实应对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实施阶段,但各方的减排力度与实现《巴黎协定》所提出的温控目标仍存较大距离。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积极履行相应责任,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,同时加强国际合作,共同应对气候变化。
2020年,我国提出"2030碳达峰、2060碳中和"的重要战略目标。2021年2月1日起实施的生态环境部第19号部令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将二氧化碳CO₂、甲烷CH4、氧化亚氮N2O、六氟化硫SF6、全氟化碳PFCs、氢氟碳化物HFCs和三氟化氮NF3这7种温室气体纳入管理。
温室气体监测
一、CO2和CH4监测
■ 实验室可利用便携式监测设备对固定污染源废气(HJ 870-2017)和环境空气CO2进行监测;
■ 可通过气袋采样 - 直接进样 - 气相色谱法对固定污染源废气(HJ 38-2017)和环境空气(HJ 604-2017)CH4进行监测。
温室气体 | 固定污染源排气 | 环境空气 |
CO2 |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870-2017 |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|
CH4 | 固定污染源废气 总烃、甲烷和 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 38-2017 | 环境空气 总烃、甲烷和 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-气相色谱法 HJ 604-2017 |
|
二、N2O、HFCs、PFCs、SF6、NF3监测
实验室通过对采样介质、保存方式、仪器分析、数据采集、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与技术的试验,建立气袋/苏玛罐采样 - 气相色谱 - 质谱/电子捕获检测的分析方法,具备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与环境空气中N₂O、HFCs、PFCs、SF6、NF3等温室气体的能力,特别是对HFCs和PFCs,选择GWP高、排放量大、大气浓度高且各行业使用广泛的十多种目标物,助力提高减排目标,减少气候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