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B/T 24513.1-2009《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室内大气低腐蚀性分类 第1部分:室内大气腐蚀性的测定与评价》解析
一、概述
GB/T 24513.1-2009是中国国家标准,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1844-1:2006。该标准旨在通过标准金属试样的腐蚀速率,对室内大气环境的低腐蚀性进行分类,适用于金属和合金及其覆盖层在存储、运输、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室内环境。标准详细规定了测定与评价方法,为评估室内大气腐蚀性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
二、测试目的
- 评估室内大气腐蚀性
通过测量标准金属试样的腐蚀速率,确定室内环境的腐蚀性等级,为材料选择和环境控制提供依据。 - 指导材料选择
针对不同室内环境,选择合适的金属和合金材料,确保其耐腐蚀性满足使用要求。 - 优化环境控制
识别影响腐蚀性的关键环境因素,如温度、湿度和污染物,为优化室内环境控制提供数据支持。 - 符合标准要求
确保产品或环境符合相关耐腐蚀性标准,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,满足法规和客户要求。
三、适用范围
- 环境类型
适用于低腐蚀性的室内大气环境,如仓库、办公室、博物馆、控制室、电器箱、储存室、运输车辆等。 - 材料类型
涵盖金属和合金及其覆盖层,包括碳钢、锌、铜、银等常用材料,评估其在室内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。 - 应用阶段
适用于材料在存储、运输、安装及使用全过程中的腐蚀性评估,确保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。
四、测试方法
- 试样制备
- 使用指定金属(如碳钢、锌、铜、银)的标准试样,确保尺寸、形状和表面处理符合标准要求。
- 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中的材料状态,包括表面粗糙度、涂层类型等。
- 暴露试验
- 将试样暴露于待测室内环境中,固定周期(通常为1年)后取出。
- 暴露期间,试样应垂直悬挂,避免直接接触结构件或地面,确保空气自由流动。
- 腐蚀速率测定
- 通过测量试样暴露前后的质量变化或电阻变化,计算腐蚀速率。
- 质量变化法:使用精密天平测量试样质量损失,计算单位面积质量损失(mg/dm²)。
- 电阻变化法:利用电阻传感器监测试样电阻变化,间接反映腐蚀速率。
- 腐蚀性分类
- 根据腐蚀速率,将室内大气腐蚀性分为5个等级(IC1至IC5),从“腐蚀性非常低”到“腐蚀性非常高”。
- 分类标准基于碳钢、锌、铜、银等金属的腐蚀速率阈值,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和一致性。
五、常用标准组分
- GB/T 24513.1-2009
- 核心标准,规定室内大气腐蚀性的测定与评价方法,包括试样制备、暴露试验、腐蚀速率测定及腐蚀性分类。
- GB/T 24513.2-2010
- 规定室内大气腐蚀性的具体测定方法,包括试样制备、暴露试验条件、腐蚀速率计算及数据记录要求。
- GB/T 24513.3-2010
- 涉及影响室内大气腐蚀性的环境参数测定,如温度、湿度、污染物(如SO₂、NOₓ、Cl⁻)浓度及沉积速率。
- ISO 11844系列标准
- 国际标准基础,包括室内大气低腐蚀性分类(ISO 11844-1)、腐蚀性测定(ISO 11844-2)及环境参数测定(ISO 11844-3)。
- 相关基础标准
- GB/T 10123《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基本术语和定义》:提供腐蚀试验的基础术语和定义。
- GB/T 19292.1《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分类》:规定大气腐蚀性的分类方法,与室内低腐蚀性分类相衔接。
- GB/T 16545《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》:规定腐蚀产物清除方法,确保腐蚀速率测定的准确性。
通过遵循GB/T 24513.1-2009标准体系,可以全面评估室内大气环境对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性,为材料选择、环境控制及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,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。